美團做“秒提”,到家到店真能合為一體? | |
發布時間:2024-07-05 15:18:08 | 瀏覽次數: | |
本地生活進入混戰“二階段”后,各家策略都有一定調整。
近日,美團團購正式推出“秒提”服務,可在“秒提店”下單并于 App 一站式完成附近門店的驗券、點單和后臺自提預約一整套流程,不限堂食與外賣場景。此服務將率先覆蓋茶飲、咖啡等高頻消費品類近 40 個連鎖品牌的 8 萬多家門店。
據美團測算,聚合平臺補貼、商家團購、“秒提”服務后,頭部奶茶、咖啡品牌的訂單量能有 20% 至 40% 的增長。
美團官網在 7 月 2 日發布的新聞中提到,美團到店餐飲業務已開通綠色通道,通過融合外賣、團購技術接口,幫助品牌以更低的開發成本快速開通“秒提”。平臺還會為相關門店打上“秒提”標簽,讓有需求的用戶第一時間發現身邊的“秒提店”。
短視頻平臺剛攻入美團陣地之時,抖音能攜流量以“輕盈之姿”入場,迅速鋪開自己的勢力。但本地生活畢竟與在線營銷和電商不同,其即時性需求和對零售商品的配送需求最終都要落到供應鏈、履約等重資產環節的比拼上。
所以我們看到,抖音生活服務不斷調整,最新消息是原有的團購配送業務將被遷移至全新的“抖店·到家”外賣平臺;快手自今年 3 月開始,逐步增設“外賣到家”服務。
在這一節點推出的“秒提”服務,本質上是美團到店到家融合,“系統化”戰略中的一環,野心自然不僅限于為茶飲品牌提供一個即時點單窗口。如美團到店餐飲相關負責人所表示,“秒提店”未來還將在更多餐飲業態中復制,與外賣、堂食形成服務互補。
結合美團身處的市場環境,到家的外賣和到店的團餐等業務原本是兩個框架固定的板塊,以商家和用戶規模為尺度。這種結構劃分讓它積累起規模優勢和競爭壁壘,但某種程度上也會限制它對消費場景的想象,就像一開始市場少有預料到抖音大 V 們走街串巷地拍探店視頻,會掀起本地生活的波瀾。
所以美團現在的思路更像是跳出對規模的執著,去思考怎么把已有的商家、用戶、平臺三方鏈接做得更豐富和緊密,用類似“秒提”這樣的策略,去兼顧更多過去可能忽略的細分場景。
畢竟在充分競爭的環境里,再去硬拼規模,恐難有寸進。
“秒提”這一改動,與上半年美團諸多策略一起,都應該放到一個更全局的視角去看。
今年 2 月美團宣布王莆中將統管美團平臺、到店和到家事業群等核心本地商業業務。到 4 月對之前的業務整合予以正式的組織命名,即“不再設置到店事業群和到家事業群,兩個事業群原下轄各部門調整為直屬于‘核心本地商業’”。
《新立場》在此前文章中有提及,從 2017 年開始,美團一直是按消費場景劃分業務,到店、到家兩大事業群雙線并行的格局。這一劃分基于線上和線下的場景差異,和不同的履約方式,而如今因為環境改變、生態協同的重要性上升,美團近期許多動作,都在配合到店到家合流這一大方針。
比如推出外賣“神會員”的升級版,明確顯示升級之處在于“打通外賣和到店,成為覆蓋站內外多業務線的整合式會員產品”,讓外賣的流量能夠在站內形成更大的循環,業務之間互相引流。
由此我們再看“秒提”功能, 它所強調的即時性,以及對應的場景,恰好處于線上外賣和線下到店的一個中間帶。 消費者經常使用的“秒提”的場景是,上下班路上在手機提前點好奶茶或咖啡,走到店面順手提走餐品。 快捷、順便和一站式線上操作是它的關鍵詞。
如新聞稿中的總結,“讓消費者通過一個 App 享受多種品牌提前點單到店即取的服務”,相當于填補美團在本地消費領域的拼圖,無所謂消費方式、場景和履約時效,總之是為了讓所有有即時消費需求的人都盡可能用美團,留在美團。
換 一個視角來看, “秒提”與此前的“拼好飯”和“品牌衛星店”一樣,都是優先考慮連鎖商家的策略,對應的是當前國內餐飲連鎖化率不斷提高。
連鎖化率最能直觀體現餐飲行業專業化、規模化和現代化水平。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4中國餐飲加盟行業白皮書》顯示,2023 年國內大型連鎖餐飲企業(門店千家以上)擁有的門店數占到全部連鎖門店的 24%,同時“萬店連鎖”成為熱詞,2023 年國內連鎖餐飲突破萬店規模的企業達到 6 家。
連 鎖餐飲相比“夫妻店”天然與互聯網平臺更“親近”,一是數字化程度高,不用額外市場教育; 二是規模化的 SKU 管理,與平臺合作推品推活動都相對更容易。 所以此前的“拼好飯”與“品牌衛星店”都在圍繞連鎖品牌的經營效率做文章,此次的首批秒提店,也都是咖啡、茶飲這類多頭部連鎖品牌,更要求即時性的快消品類。
據 美團公布的數據,試點運營期間該模式的市場反饋不錯,山東奶茶品牌阿水大杯茶的秒提店,單店人員成本可節約 2000 元左右,美團團購核銷率也由 60% 提升至 78%。 CoCo 都可海南市場開通“秒提”后,“提前點單、到店秒提”的顧客從四分之一擴大至三分之二。
接下來重點,就是看其能否從茶咖等快消品類,擴散到更多餐飲業態,以及如何與堂食、外賣場景形成聯動。
“秒提”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在美團做出這一改動之前,“秒提”的場景觸發點多數是在小程序,其中微信小程序的普及度最高。
小程序“秒提”的優勢點有三層,一是改善用戶體驗,無需排隊等待,即掃即用、用完即走;二是提高商家經營效率,比如掃碼點餐節約的門店收銀成本、預訂機制減少排隊疏通客流;三是商家可以借此打通私域運營,小程序完成一站式的消費服務,便于會員沉淀。第三點是微信小程序的“特長”。
但美團的目的也很明確,如新聞稿所言,讓用戶“省去跳轉品牌小程序或者人工驗券的煩瑣”。具體來說,改善用戶體驗是基礎,其次不僅要提高商家經營效率,更重要的是保證這一整套經營流程都在美團站內完成。
對“秒提”有需求的消費者,要么是想省略門店點單流程,要么是所處物理空間恰好適配用完即走,總之細分場景需求存在,補齊這個功能組件利好平臺的全消費鏈路建設。
不過比起商家自行沉淀私域,美團可能更想凸顯平臺本身的品牌價值。各商家自己的小程序“秒提”是一種強私域心智,美團的“秒提”則帶有一定公域整合性質。比如在 App 搜索附近的奶茶店,結果頁面的各種奶茶品牌只要帶有“秒提·在線點”Tag 都可以提供該服務。
這樣做的潛在好處是,“秒提”既可以聯動美團自己的會員優惠體系,也可以聯動平臺的評價和排名機制。 換句話說,讓消費者通過一個 App 接觸多種服務的“超級平臺”思路,在當下仍有應用空間。 尤其是目前本地生活因競爭激烈各家服務趨向同質化,更需要平臺抬高競爭壁壘、提升辨識度。
一個更宏觀視角下的變動是, 整個零售業對時間和空間的敏感度都越來越高。
7 月 3 日,淘寶 App 首頁改版后,頂部為“小時達”新增了一級流量入口。 除了小時達頻道內的商家將迎來大量淘寶 App 的公域流量,供給也極大豐富。 官方信息顯示,商家要報名小時達除了直接開設小時達旗艦店,也可以在淘寶天貓店的基礎上開通小時達服務。
過去,傳統線下零 售、電子商務、即時零售等場景尚有較大區分度,美團自己也用到店和到家來區別不同的服務模式。
而隨著供應鏈成熟、餐飲業連鎖化程度提高等等客觀因素改變, 一個平臺集成多種模式以最大化平臺價值,或許會成為一種流行趨勢。
*題圖及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
|
|
|
上一篇:貴州開開門受邀出席“樂創黔東南”創業項目路演活動 并委派人員擔任評委工作 下一篇:一位新能源投資人的思考:大儲、氫能或復刻光伏產業的成長邏輯 |
貴州開開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貴州貴孵創業孵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