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醫療的商業化落地成難題,妙健康如何破局|專訪 | |
發布時間:2021-09-23 10:39:05 | 瀏覽次數: | |
投中網 | 楊燕
疫情后期,資本對于數字醫療的追捧已然有增無減。2021年上半年,全球僅數字醫療賽道融資數量就超過400家機構,融資總額超過1000億元,熱度僅次于生物醫藥領域,半年時間累計融資額幾乎跟2020全年總融資額持平。
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熱衷于給自己貼上“數字醫療”的標簽入局廝殺,行業頭部機構先后開啟上市之路。數字醫療的落地能有多少種方向,線上模式之外還有哪些少有人走的路?
相比行業里已經上市的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還是近期大熱的鎂信健康、圓心科技等選擇的線上“賣藥”模式,妙健康選擇以健康管理切入,以打通“健+醫、藥、險”閉環走出差異化發展路線。
近日,投中健康專訪了妙健康高級副總裁兼首席醫療官羅曉斌博士,希望能從他的分享中探究這些“考題”的解法之一二。
下注保險生態,走出差異化發展路線
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讓我們先明確下數字醫療這個概念的定義。
在羅曉斌看來,數字療法可以理解成基于某種疾病的整個數字化的解決方案,首先它是以軟件驅動為前提,有患者端、醫生端,也有管理的后臺。其次,它必須是一個醫療級的產品,有明確的臨床適應癥,能經過臨床驗證有緩和或改善患者癥狀的作用,維持其生理指標正常。
疫情和資本催熱了數字醫療這一賽道,也帶來許多大而全的產業術語。當下聊到數字醫療,幾乎家家必提及要圍繞“醫、藥、健、保”打造生態閉環。但從實際運營情況來看,這四大因素在當前很多數字醫療企業中所占比重分布并不平衡。
相比醫療服務、健康管理、保險服務等模式,藥物流通是當下用戶市場教育最成熟的,這一模式也是現階段容易實現“線上化”,也更容易出現規模效應的,“線上賣藥”自然成為眾多數字醫療機構打開市場的首選,站在行業C位,而“醫、健、保”這幾項大家明顯還在摸索階段。
從商業模式上來說,妙健康走出了有別于國內其他數字醫療機構的一條路。妙健康是以健康管理為切入點,作為數字化精準健康管理平臺,其數字療法是基于健康管理數字化路徑演變而來的,通過科技手段將高血壓、腦卒中、醫學肥胖等多種慢病管理實現數據化、智能化和標準化。并且,把數字療法與保險場景結合,解決了數字醫療該由誰來支付的難題。
羅曉斌告訴投中健康,從國外已經驗證的行業經驗來看,得到監管認證的有效健康管理服務的確會對保險行業的理賠控費達到效果。在保險這個領域,妙健康一是有股東優勢,其A輪融資由陽光保險旗下陽光融匯資本投資,C輪中太平洋保險養老產業也有參與,二是長期扎根于這個領域,除了基本合作之外,妙健康一直堅持深耕健康管理服務,探索和保險公司一起去做產品的創新,提供定制化保險服務。這也使得很多保險用戶成為妙健康產品和服務的忠實使用者。
當前,受疫情影響國內用戶的健康管理意識正在逐步提升,尤其是對于慢病患者而言,對慢病管理的依從性很高,一方面通過將保險與數字療法結合起來,可以長期與保單客戶保持高頻互動,能產生一定的用戶粘性。另一方面,通過數據的積累沉淀,實現了產品的差異化體驗,可以幫助險企擺脫產品的同質化競爭,向非標體人群拓展客群,實現更多用戶的轉化。
在羅曉斌看來,保險業務未來帶給妙健康的增長是可預期的強勁力量。首先,從行業數據來看,商業健康險年復合增長率在20%左右,總規模超過8000億,預計到2023年,商業健康險會達到2萬億。商業險在現有醫療體系中支付需求占比已經越來越高,成為創新藥械,數字醫療,互聯網醫療等企業的重要支付方。
其次,從行業的規范上來講,2019年底,銀保監會《關于規范保險公司健康管理服務的通知》就提出,商業健康險可以拿出20%的凈保費去支付相應的健康管理服務。所以,無論是從政策鼓勵還是市場需求,商業健康保險用于支付健康管理這一塊的市場是確定性較高的。
羅曉斌表示,從整個行業發展情況來看,數字療法依靠C端直接付費還是比較難的。保險機構等B端則不同,對于類似妙健康這樣的數字健康平臺服務有很明確的需求,目前妙健康已經與陽光保險、百年人壽、太平洋保險、華泰人壽等數十家家保險機構建立合作,深入探索互動式保單業務,如“控壓衛士-高血壓住院醫療保險”,就是妙健康與險企合作的創新型保險產品。
開放科技能力,鏈接醫院和藥店
數字醫療領域在國內誕生的時間并不算長,現階段“數字療法”在中國才剛剛起步,在滿足了很多線下醫療不能滿足的需求的同時,這個行業還需要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進一步引導,本身同樣存在一些尚未被解決的痛點,例如有效性的驗證、商業化困難,獲客成本居高等等。
在過去的數年間,妙健康看準了龐大的慢病群體和慢病的復雜性、長期性,嘗試用數字化的手段對患者進行全周期的疾病管理。通過多年的深耕,其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打通從多維度健康數據采集、疾病風險預測分析到智能化健康干預的閉環,構成效果可持續追蹤評估的慢病管理“主動干預技術”,并且已經在臨床適應癥的應用上跑通模式。
簡單來說,妙健康通過妙+物聯網健康大數據平臺連接多種智能硬件和可穿戴設備,為患者做好持續性、多維度的健康管理數據追蹤;利用健康風險分級管理H平臺,對用戶進行健康風險分級、分析,并提出以H值量化健康狀況;再借助人工智能健康干預M平臺,根據權威醫學指南和任務庫匹配,自動生成個性化的干預方案,促進患者提升健康行為指數M值。
高血壓是典型的慢性疾病,無法通過服藥的方式完全治愈,只能通過日常健康行為管理才可以實現延緩或改善病情。妙健康通過AI、傳感器和個性化算法等,加強對慢性疾病的監測和控制能力,根據患者血壓數據預測其疾病風險,并采取應對措施,提供個性化指導,必要時進行人工干預。同時,持續提醒患者調整用藥劑量,保持最佳血壓水平,降低并發癥風險。
對于患者來說,一方面可以通過互聯網醫院,獲得從個性化的治療及康復方案、復診、開方、配藥,再通過移動端上傳重要的生理指標,獲得到有關飲食、運動的定制化指導的各類數字慢病管理服務。另一方面,還可以憑借其醫保定點的資質,部分藥品服務可直接通過醫保在線支付,續方購藥和送藥上門等。醫保之外,還能在平臺上選擇適合自己的商業保險作補充。
妙健康將自身定義為開放的平臺,希望引入醫療機構、保險、藥企等合作伙伴,集合優勢資源為患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務體驗和高效專業的慢病管理服務能力,共同促進一體化的預防、干預、診斷、治療、康復和隨訪解決方案的建立,推動促進數字醫療行業的規范化發展。
數字醫療打通多個服務閉環,不僅可以彌補過去保險服務上存在的短板,以數據驅動精準服務和控費,也能成為傳統醫療服務的有力補充,牽手公立醫院,造福更大范圍內的患者。
今年7月底,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聯合啟動了生活方式健康管理中心試點項目建設,將基于公立醫院場景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閉環,依托妙健康自主研發的健康科技能力,通過線上AI干預結合線下生活方式健康管理中心的共建,支持數字醫療產品研發,打造樣板示范。
從線上到線下,在全國構建健康服務網絡
妙健康當下通過To B去To C的戰略長期不變,2021年工作重心為推進數字療法在國內的監管認證和應用落地,以及加速線下CWI健康管理中心的拓展。在深耕保險、企業服務場景之外,和社區、醫院、房企等機構合作的線下模式,都將成為妙健康的未來用戶增長來源。
早在2018年,妙健康就攜手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以下簡稱“CWI”)在華組建中國合資公司,將自身健康管理科技能力與國際前沿的健康管理經驗相結合,致力于打造集科學運動、慢病管理、康復干預、健康新零售等為一體的健康管理新模式,完成了線上線下的全方位健康管理閉環。
羅曉斌強調,數字療法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要經過臨床試驗驗證。盡管在線上,妙健康憑借互聯網醫院平臺為患者出具處方單,提供各種健康服務,但對于患者的病情追蹤、監測和控制,基于線下合作的運營模式優勢更強。線下專業的服務人員和專業設備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同時線下健康管理中心也會承擔一些線上醫療服務以及開放性的研究。
從2019年CWI與妙健康在北京金茂怡生園合作的第一家線下店落地至今,目前已經有6所CWI健康管理中心分布在全國各地,未來將布局更多,包含和保險、地產、醫院等不同合作模式,將實現技術研究、臨床應用和商業開發的強強聯合,加速推進數字療法在國內的落地。
羅曉斌希望,通過這些散布全國的線下健康管理中心,輻射周邊居民,甚至進一步打造數字健康社區,這種模式下物業也是天然的支付方。在這個目標背后,其基于物聯網、可穿戴設備連接的數據跟蹤能力,強大的人工智能技術儲備以及強大的用戶運營能力,三者缺一不可。
作為數字健康平臺,妙健康堅持為行業提供專業可行的解決方案,提高數字化健康管理的效果,對數字醫療商業化落地的投入邏輯也清晰可見。不斷破舊立新,是其長期的競爭力所在。
|
|
|
|
上一篇:監管部門出手,汽車缺“芯”,有經銷商囤貨漲價40倍 下一篇:近半數互聯網醫院接通醫保,互聯網醫療起飛了嗎? |
貴州開開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貴州貴孵創業孵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