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者”的絕境 | |
發布時間:2021-11-05 11:12:19 | 瀏覽次數: | |
巨潮商業評論 | 蟪蛄
A股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歷史中,有一個非常殘酷的規律:行情總是會伴隨著投資者的死亡事件進入到非常灰暗的階段。
大多數死亡事件都伴隨著市場的巨幅下跌,再加上投資者的舉債、融資、配資蒙受損失,最終釀成大禍。
比較典型的案例是在2021年3月底,包鋼鋼管公司的一名工人跳入渣罐自殺身亡。后被證實其常年投資股票期貨,在2021年春節后劇烈的市場波動中損失慘重。3月24日單日虧損6萬元,最終壓垮了他。
類似的事情在過去多年并不少見。但華夏基金的知名基金經理蔡向陽11月1日去世的消息,仍然震驚了市場。華夏基金官方并未透露其具體的去世時間和原因,坊間對此有很多傳言與猜測。
誰也沒想到的是,在2021年的結構性行情中,竟會有業內如此知名的基金經理殞命。相比于普通投資者,專業的機構投資者普遍對市場更加了解、有更強的承受能力。
沒有嚴重扭曲的市場行情,不會損傷基金經理原本粗壯的神經。通過觀察蔡向陽此前的投資風格,與最近一段時間以來A股市場的情況相對比,就會發現這可能已經是價值投資最灰暗的時刻。
激烈結構化
專業的投資經理不僅需要戰勝自己,戰勝行情,更需要戰勝同行。這使得他們大多無法容忍長時間的結構化行情。
2021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的結構性行情愈演愈烈。
如果再繼續將視線抬高拉遠,就會發現這不僅是中國資本市場僅有的問題,全球都有類似的情況出現——以新能源汽車、芯片、云計算、元宇宙為代表的新興科技類企業受到追捧,但傳統產業里的成熟公司,卻因為種種原因失去了市場的青睞。
身處大牛市中的美股市場,以百事食品、可口可樂、沃爾瑪為代表的傳統行業巨頭,雖然股價也在不斷上漲,但相比特斯拉、微軟、蘋果、谷歌等公司更加強勢的表現遜色不少。
中國情況相比之下更加復雜。以茅臺、騰訊、阿里巴巴為代表的商業模式優秀、成績良好的上市公司,股價自高點算起跌幅在30%到40%以上不等,且整個2021年基本都在低位徘徊。
以張坤、蔡向陽為代表的對價值投資、商業模式有更深刻理解和推崇的基金經理,在2021年的行情中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基金經理們的壓力不僅來自于“價值股”不漲的股價,同時也來自于成長股的劇烈上漲。2021年春節假期之后,A股市場曾經出現了一次劇烈震動,但進入到下半年之后,成長股與價值股之間的分化變得更加劇烈。
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押錯風格僅僅會導致不賺錢或者虧損。但對于基金經理特別是公募基金經理來說,事情就絕非這么簡單:投資業績、行業排名受到影響,意味著整個職業生涯的危機。
專業的投資經理不僅需要戰勝自己,戰勝行情,更需要戰勝同行,才能在這個職場中繼續生存下去。
重倉下跌
寧德時代、隆基股份等目前市場上大熱、被公募、私募和散戶投資者齊齊追捧的明星股,都不在蔡向陽的重倉持有之列。
公募基金的投資經理們大多遵循價值投資的邏輯,去精選那些商業模式穩定、產業競爭格局清晰(也就是相對成熟)、盈利能力較強的上市公司。這些上市公司集中在食品飲料、醫療健康、零售、家電、金融等行業里。
蔡向陽也不例外。根據目前網絡上的介紹,其投資邏輯是“堅持價值投資,精選龍頭個股”,具體的策略是“自下而上精選個股,其考量的標準主要是估值合理、高ROE、高壁壘、經營質量良好且能夠給股東創造價值,長期持有享受優秀公司成長。持股風格偏向大盤價值和大盤成長。”
顯然這是一種典型的注重價值的投資邏輯。在過去多年的職業生涯里,成熟的價值投資體系為其帶來了豐厚的投資回報。
但結合當下的行情特征,再觀察目前蔡向陽的持倉情況,就可以感受到其遭遇了多么嚴重的業績壓力甚至是職業危機。
寧德時代、隆基股份等目前市場上大熱、被公募、私募和散戶投資者齊齊追捧的明星股,都不在蔡向陽的重倉持有之列。
其最看重的幾家公司包括了貴州茅臺(SH:600519)、中國中免(SH:601888)、洋河股份、愛爾眼科等。在最具代表性的華夏回報混合產品中,上述三家位列前三大持倉,前十大重倉唯一的熱點股是通威股份。
這些雖然都是兩市中精挑細選的績優股,但2021年以來的市場表現,基本上都可以用差勁來形容——茅臺股價跌幅超過40%并且遲遲不反彈;洋河的逆境反轉始終無法獲得市場的認可,股價在180元左右橫盤已久;愛爾眼科已經被高瓴減持結賬。
其中,蔡向陽的第二大重倉股中國中免受到新一輪疫情的影響,在11月1日出現了跌停,而其離世的時間也正是11月1日——這不免讓人產生一些不佳的聯想。
“價值投資者”的至暗時刻
2021年,市場對于“價值型投資者”極端不友好。
今年下半年以來,受到市場熱捧的,一直是那些難以被價值投資者所容忍的、估值較高的成長型企業。
最典型的就是各類新能源股——在動輒百倍以上的市盈率估值面前,價值投資者們接受無力,大多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股份被市場瘋搶。公募基金經理即便是進行配置,也大多集中在寧德時代、隆基股份、中環股份等彈性相對弱的大市值品種里。
伴隨著今年大宗商品的洶涌漲價,以煤炭有色為代表的周期股也經過了一波兒大幅上漲,小市值公司中,也有不少在“專精特新”的加持下也獲得了資本的追捧,就連ST板塊也有了不小的漲幅。 唯獨,2021年市場對于“價值型投資者”極端不友好:
一方面,在2018年至今,各個行業最優秀的龍頭企業都經過了股價的大幅度上漲,最典型的就是從550元/股左右上漲至最高2600元以上的貴州茅臺,因此普遍面臨回撤壓力;
另一方面,這同時也是符合價值投資邏輯的產業規律:當一個行業的利潤過度集中之后,頭部企業就會迎來競爭對手的搶奪。類似于電商行業里拼多多和直播帶貨對阿里的沖擊,各個行業實際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演。
再加上以新能源汽車、光伏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政策的支持快速發展,整個市場環境變得對“價值投資者”非常不利。
傳統意義上的“價值投資”,正經歷著至暗時刻。但令很多價值投資者尷尬的是,實際上很多被價值投資者所推崇的標的,也多多少少有些超出了價值投資的范疇:30倍市盈率以上的高估值很普遍、不少行業的競爭變得激烈,都讓它們變得不再那么有吸引力。
蔡向陽的遭遇讓人扼腕和同情。以他為代表的價值投資者們,如今正陷入至暗時刻中無法自拔。這是中國資本市場帶給價值投資者的新挑戰,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坦然面對。
相比于說這是價值投資的絕境,說其是“價值投資者”的絕境,顯然更加貼切。
寫在最后
長期以來,價值投資被認為是資本市場中“通關秘籍”一樣的正確原則。但觀察其發展歷程,就可以發現其中的問題同樣不少:
最典型的,就是價值投資的鼻祖格雷厄姆,其一生都在尋求最穩妥、最有保障的低估值投資機會。但他投資生涯中獲利最為豐厚的,是對蓋可保險(GEICO)這筆典型的成長股的投資;
另外,巴菲特曾經強調“馬斯克或許會在某些行業帶來顛覆,但我不認為在糖果行業他會超過我們”,馬斯克反駁“護城河是一個非常愚蠢的概念”,代表了價值與成長理念之間尖銳的矛盾。但迄今為止,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市值已經超過萬億美元,個人財富超過巴菲特+蓋茨的總和;
中國的價值投資大佬之一張磊,按照傳統意義上的價值投資邏輯買入海螺水泥、格力電器,與按照價值成長邏輯買入的寧德時代、隆基股份、恩捷股份等標的相比,收益差異已經非常巨大,完全超出了市場風格切換的范疇。
不論是在美股還是A股,成長型投資都在劇烈沖擊著價值投資曾經引以為傲的一系列原則,這對于堅信價值投資原則的投資者來說是嚴重的心理影響。在一些場合和環境下,價值投資甚至成了笑話和諷刺。
這不僅在于一兩支股票的對比,更在于整個體系的瀕臨坍塌。二級市場中價值投資的回歸,已經迫在眉睫了。 |
|
|
|
上一篇:千億市場重新洗牌?新規“改寫”互聯網人身險命運 下一篇:貴州省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榮獲 “CVCRI中國風險投資行業年度·金投獎”之政府引導基金獎項 |
貴州開開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貴州貴孵創業孵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