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第一股”圖森上市背后, 四輪連續投資下注,這個投資人是如何想的 | |
發布時間:2021-04-16 11:49:30 | 瀏覽次數: | |
創立于2015年9月的圖森未來在美股上市了,上市首日收盤報40美元,總市值84.91億美元。截至目前,除了在美國市場高歌猛進外,圖森未來在中國市場也處在領先的地位。2018年,圖森未來獲得了中國首張無人駕駛卡車測試牌照,2021年,圖森未來獲得示范應用牌照,其在臨港相關物流場景的測試里程已達到247699.364公里。 具體而言,圖森未來目前正經營著70輛L4級別自動駕駛半卡,其中50輛在美國,20輛在中國,已經進行了280萬英里(約合450.6萬公里)道路測試,并計劃在2024年投產交付5700輛前裝車輛。 與此同時,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圖森未來分別營收9000美元、71萬美元、184.3萬美元,貨運營收能力連年增長。只不過因為研發投入巨大,2018年至2020年,凈虧損分別為4503萬美元、8488.3萬美元、1.77億美元。總計3.069億美元,約近20億人民幣。 圖森未來聯合創始人兼CEO陳默表示,他從一開始就估算了,要實現無人駕駛卡車貨運賺錢,大概需要10億美元。 當然,當今的商業社會,沒有一家知名的公司背后沒有投資方,支撐圖森未來走到現在的,還有其6年間融到的6.5億美元。 而這其中,劉偉作為一名投資人,參與了圖森未來幾乎每一輪的融資,他是如何判斷的?為此,投中網采訪到了云九資本劉偉,聽他來講述陪跑的的故事,以及以下是來自于劉偉的自述: 2016年,緣起硅谷 隨著2016年自動駕駛風口的到來,陳默發現汽車是人工智能技術滲透最深、有可能是商業化落地最快的領域。因此,當年3月,圖森調整自創立開始的方向,開始做三件事,L4、卡車、美國市場商業化。 我原來在硅谷做并購,上下班看到Google的測試車跑來跑去,覺得特別酷,還找了不少相關人士深入探討,當時我就意識到,這或許是未來很大的一個機會。 回國后,我開始做投資,繼續看自動駕駛相關的初創公司,但當時并沒有沒有太多標的,我基本把所有的投資標的都看了一圈,卻發現自動駕駛在國內落地時間相對較長,可投資標的相對較少。 一方面美國特斯拉、Uber等雖有發展,但相關事故還是給行業降了溫,至于后續眾人容忍度比想象中高則是后話;另一方面,自動駕駛發展也受硬件制約,當時并不太能馬上在車上進行改裝測試,落到初創公司之上,和OEM拿CAN就顯得更加艱難。 我跟圖森未來的聯合創始人侯曉迪是在一次朋友聚會上認識的,當時的合伙人鄧航對其技術能力很有信心,再加上陳默算是比較成功的生意人,一聲不吭地就先于行業把戰略資源等都搞定了。 同時我分析發現,自動駕駛在乘用車上的應用落地難問題在卡車身上都能迎刃而解,美國卡車司機急缺,市場前景非常好,貨沒了保險公司也愿意賠,且當時只有Uber收購的一家公司OTTO Truck做的還行,但和谷歌不少糾紛,圖森又發展不錯,于是當時我們就按照2.5億美元投了一輪。 當然,陳默還有幾個點比較打動我們,他很看得清現實,再前沿的科技項目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生意本質。圖森不像waymo,有個Google“爸爸”,做為一家初創公司,必須得聚焦,考慮落地、賺錢,本質上要把自動駕駛+重卡這件事做成。而且在商言商,低調做事,大股東新浪是極其認可他的。 隨后,第二輪完成地非常快,2017年4月,zoox的投資人復合資本領投了,估值也到了4.55億美元,我們做了反稀釋,追了一輪。差不多時間英偉達黃仁勛也欽點了對圖森的投資。 我覺得我提前看到了一些現象,OEM中研發能力最強的戴姆勒奔馳,卡車自動駕駛的嘗試一直不是很順利,我也由此判斷L4級別卡車無人駕駛賽道,OEM大概率搞不出來,一定會跟自動駕駛公司合作,一旦OEM失去極度強勢地位,圖森估值肯定不止4.55億美元。 2019年,8個月調研最終扣動扳機 隨后因為家庭原因我到了上海,并加入了一家老牌人民幣PE,正好圖森的融資到了D輪,且新基金在物流領域布局深厚,對自動駕駛展現出濃厚興趣。 從接觸到投資完成前后歷經8個月,單單盡調就花了4個月,中美兩地跑、訪談,我還去圖森上了半個月班,最后核心團隊都去美國實地坐車,被圖森用實力打消了疑慮,才最終決定投資。 當時我們猶豫的點在哪兒呢?中美關系增加了大環境的不確定性,自動駕駛賽道當時也處于基調以看衰為主的輿論環境,以及并不能確定OEM是否可以做成自動駕駛。 不過,在我看來,自動駕駛這樣的顛覆式創新,創新者往往來自于汽車產業外,而不是汽車產業內,如果找汽車產業專家做調研,結論就是會不太一樣。 當然,現在回頭看,當時10億美元估值的圖森未來,已經拿到了供應商的一些合同,聯合開發都已經開始了,其實正處于商業化前夕,我們能夠看到它的商業化藤蔓,訂單有抬頭的跡象。對技術最強的信心還是來自于行業里有人買單,D+輪過后,大眾也隨之進來了。 2019年2月,圖森未來再次獲得來自微創投的9500萬美元D輪投資;同年9月,圖森未來完成1.2億美元D+輪融資,投資方是UPS、MandoCoporation、鼎暉投資。 2020年:云九資本成為pre-IPO輪唯一一家美元VC機構 2020年下半年,我有幸加入了云九資本,回到了更為熟悉的美元VC。而圖森也來到了PreIPO輪,投前22億美元。 在云九資本創始合伙人曹大容的理念里,“很多偉大的項目哪怕到了成長期,仍然有十倍以上的空間,云九一直持續關注這類機會,投資的同時一起幫助企業扶持生態”。 當然,也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讓圖森和云九一拍即合。雖然圖森到了PreIPO輪,很多基金和戰略伙伴慕名而來,額度供不應求,但云九還是成為了這輪唯一的一家美元VC機構。我也完成了三出三進,陪跑全程。 在云九和我看來,自動駕駛最大的問題是受制于硬件的發展,圖森已經在跟國外企業聯合開發,美國對自動駕駛的需求是明確的,OEM大概率做不出來,一定會找企業合作,圖森確實有這樣的機會。且車路協同等基建層面都已經開始投入,自動駕駛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且現如今再重新投一家新的卡車無人駕駛企業,難度非常高,行業資源也被頭部企業拿的差不多了,所以既然認定了,還不如堅定地增加投資。 在VC的畫像里,一個頭部無人駕駛企業的CEO,或許出身名門,有好的背景,且業內的注意力都放在乘用車,卡車顯得沒那么主流,這些都是可能存在認知差的機會。我堅定認為,無人駕駛一旦落地,就是一家千億美元的公司。 只是做自動駕駛要尊重生態,尊重產業鏈格局,不同類型企業有專攻,物流企業擅長運營,整機廠擅長硬件制造生產,無人駕駛解決方案商擅長算法和軟件,芯片制造商擅長算力,這是幾十年以來形成的規律,未來幾年內這個格局大概率不會被顛覆。 2021年初,圖森完成Pre-IPO輪融資。2021年3月24日,圖森在美提交招股書,代號TSP。 在采訪劉偉的同時,還有一件事值得一提,越來越多的乘用車自動駕駛公司,試圖或者是已經在切入重卡自動駕駛領域,包括且不限于waymo、Aurora、Pony等等。這與重卡自動駕駛不亞于乘用車自動駕駛的市場規模,以及其更快的商業化預期密切相關,也是目前重卡自動駕駛謀求IPO的原因之一。 當然,圖森未來的招股書中明確提到,在財務收益上,圖森目前并不打算盈利,可能將部分凈收益用于收購或投資互補產品,技術或業務。 陳默曾在2020年7月接受媒體采訪時側面解釋過這個問題,對于圖森未來而言,IPO的本質是實現更大規模的目標所需的更大規模的資本。 當然,毋庸置疑的是,一旦圖森上市,其也將成為真正意義的自動駕駛技術系統\無人駕駛\無人卡車貨運等多個方向和賽道的第一股。 |
|
|
|
上一篇:王衛虧掉1800億,基民懷疑人生觀 下一篇:行云集團完成6億美元規模C2輪融資,全面布局出海數字供應鏈服務 |
貴州開開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貴州貴孵創業孵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